2022.10.5
因为国庆假期课程停顿一周。
学校调整了放假时间,和社会上不一样,这当中的问题是,高年级学生很多在外有各种培训班的课,(为什么上了大学还要上培训班?)培训班正好在假期排课,导致与学校的课程发生了冲突,只好跟邵商量了再调课,班长就得再去办公室填写调课单,调课单的负责老师说调课单很容易填,对Xi来讲是很难的。前面已经填了几次了,换教室填写调课单,他们为什么不给跨专业课程安排一间大教室?外出调研填写调课单,可能不是调课单,那是什么单,然后这次又要调课单,“很容易的”,负责单子的老师说。
上学期因为是网课,Xi忘记了交结课材料,如果上学期去交材料,就得计算好做核酸的时间,然后打申请,都是手机上操作,很容易的;这学期更加容易,也都是手机上操作,也要计算核酸有没有过期,也要填日报打申请生成校园码,越来越完善了,越来越快捷,就是没办法头天晚上打申请,因为必须是当天日报才有效。
所以Xi花了很短的时间很快生成了码,然后出门去。
上学期的分数是上学期已经打好了,已经上传到了系统,但是还需要手工把分数誊抄一遍,为什么呢?Xi一开始想不通,后来听到的解释是,手工誊写的是佐证材料。必须要有手抄的。
她太笨了,数字都能抄错,结果发现是系统错了,为什么人数少掉一两个,Xi就问负责老师,得到的回答是,他们休学了,负责老师说以前也有,你不是在填的是上学期的材料吗。她回答得很正常。她的意思是如果你每次都是晚交材料,就不觉得奇怪了。
Xi一边开着车,这两天气温陡降十几度,飘着小雨,两个班四个学生休学,Xi只知道名字没见到人,如今一点印象都没有。
2022.10.8
为“基于场景的设计”准备了两个工具,一个是场景的设计要素,包括布景、角色、情节、时间线,SCENARIO这个词事实上从电影/戏剧而来,以上要素对应到设计指的是:空间组织、用户、行为活动切片以及生活日常。
第二个工具是一个坐标轴,将设计可能面对的复杂问题置于结构化的画布中,清晰简洁。
两个工具给到学生们,他们一面学习领悟,一面力求结合进自己的设计概念中。这让他们的设计过程变得很有效,因为有了成熟的方法能够推进设计概念的完善。
不过讨论中,依旧有跨专业的隔膜,很正常。Xi 散步时想到需要有动手操作的训练,下次课上试一下,这是线下上课的优势,面对面的交流,有些问题能够及时反应和调整。
今天大概有1/3的学生没有在教室,有几个头天留言说因为这几天研究生的备考集训课,返校后需要隔离,未到校的只能在线上听讲。大四的学生,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表,只要让他们理解到课程的内容是有帮助的,可以学到东西。所以教室里各个小组的讨论也是开了线上会议室,学生分布在至少三处地方--因为疫情开学还没有返校的、国庆假期参加培训班返校后隔离的,以及可以正常上课的,这跟以往很不一样。
听说上海又开始紧起来。W城也是连着三天检测。看情形滞留在外地的十几个学生在这个课上可能见不到他们了。
2022.10.11
是还不错氛围的工作坊,学设计的大学课堂该有的样子--思考、讨论和动手实验。
大致分几个步骤:1)1号纸对折,在一半的绘图区讨论确定家庭成员构成和居住平面布局(25分钟);2)制作相同比例的纸片人(15分钟);3)以回收瓦楞纸盒的材料,阳台为核心制作一套家具、电器和设备的顶视图卡片,在图纸上布局(30分钟);4)另一半的绘图区以相同方式展示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空间和人的行为变化(30分钟);5)卡片人典型活动定格,图纸收尾上墙。(20分钟)
到10点半钟所有的小组才完成,他们有点手生,轮流解说想法的时候,大部分组还没有真正想清楚,里面有两三个组还不错,复杂问题用简单有效的方法解决是对的路子,应避免的是空想空做,所有都是朦胧的,然后就着急一些细节处理,要解决的焦点问题是什么也并没有想明白。
课堂间隙,跟邵了解环艺的学科情况,Xi是产品,环艺的老师过去经常见,也熟悉几个,不过其实并不知道他们现在的变化,有几个专业方向,各自的特色;然后不可避免聊到眼下,Xi感觉她跟邵都有一样的疲惫,不过在课堂上,看见学生们,特别是碰到有想法的学生,她还没有失去涌动的热情。
2022.10.12
去办公室吃盒饭,午间有个短会。
盒饭的质量比以前的好很多啊。
几个女教师在聊家长里短,现在有三个孩子的家庭了,Xi听到其中一位讲老大老二老三有点恍惚,想到之前一个同事因为怀了二胎被开除了的往事。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很关注,任课老师的情况了解也清楚,让Xi觉得有意思的是现在小学里应聘了不少海归背景的高学历人才,跟教培的政策调整有关,另外,其实培训机构在换了各种方式地存在,既然需求还在。
会议跟课程改革有关,不管Xi听不听得懂,因为跟个人的教学有关,也得硬着头皮听下去,大意是,课程设置了三个专题模式,这个模式背后是一个教学团队,Xi被安放在叫做“新建设”的专题,另外两个是“新消费”和“新文化”,应该是学生上到大三,开始有机会选择不同的专题,之后定向到一个专题方向上,再匹配到毕业设计。这里面的问题是,教学团队里的教师没办法真的确定到三个专题上,这三个专题,怎么说呢,Xi不知道她能在新建设里建设什么,听到的解释是跟新农村和社区文化有关系。为什么不用英文,这个时候英文显得优雅,因为没有记忆。
2022.10.13
一切需要被記錄。
封了。班上一個走讀的學生不能入校。
線下課如常,後面怎麼樣不知道。
今天階段作業匯報時,幾個線上學生也發了言,電腦音量不夠就用手機播放,這一刻,心酸又感動。很想擁抱他們。
下課時還被圍著討論。
上節的工作坊太重要了,產品和環藝學生至少有了徹底的集中交流的機會,是良好合作的基礎,也了解到各自不同的工作方法,明確了深化概念的方向。
之前一直說的戴黑口罩的男生,他已經摘了口罩,這令人驚喜,不過Xi假裝一切都很自然,他課程的表現也不錯,除了講話還沒有很自信,聲音低到只有自己聽得見。
他們在進步,真的很好。
2022.10.18
跨专业设计关于应对极端气候和疫情的题为“阳台”的课程已接近尾声,一周后是最终方案的汇报,再两周是模型制作,以课程展的形式结束。
今天课上进行了展览形式及内容的沟通。跟邵说这次要给到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所以只规定了必要的文字说明内容页面和基本框架。
这两天Xi跟一个未见过面的女研究生聊天,是相当遥远的缘份,再次体会到今天年轻人线上线下反差极大的性格特征,她给予Xi信任和令人无法承受的依赖感,而两人不过只是在电话里聊了两次天而已;然而另一方面,她却无法与自己所在学院的老师当面交流,或者有交流障碍,她说路过老师工作的实验室,一直不敢进去。她也想找另一位老师,不知道他的办公室,她却不去试图通过教务办公室询问,这点令Xi甚为讶异,她是研二的学生啊。
再往下聊时,电话那头开始停顿和抽泣。
Xi放下电话时候,胳膊已经觉得酸痛,在窗前静默良久。
2022.10.20
错过了下午的毕业课题发布会,虽然已经提前做好了文件,但也准备好要去现场讲解一下,希望接收一个工业设计的学生。但就是错过了。不知道单单靠文件本身有没有用。
蛮有些意外,自己也想不到。
都过去了。
“阳台”课题汇报前的辅导课。跟邵合作是最后一次,他就退休了,今年也不会带毕业设计,一位实践经验丰富的建筑师,觉得有些不舍,因为可能再找不到像他这样的同事。今后的跨专业设计课程不知道会怎么继续。遇不到合适的,达不到跨专业的效果,课程就没有意义,也许就不再承担这门课的工作了。
是让人有些伤感的未来。无法多去想。
早上路过美术馆,试着碰碰运气,不知道贺在不在。他不在。**展览进行中,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没有教过Xi,是Xi尊敬的一位老师,快30年前吧,Xi在教室里画图,他指点过,只有一句话--“慢点画。”这几个字Xi记到现在。
他的作品是一幅字。
刺目。
2022.10.20
去哪儿。
有人问。
天儿不错。
去哪儿。
有人问。
吃过了。
去哪儿。
这个展览,有人说很好。
很好吗。不能再好了。
2022.10.25
final前的最后一次辅导课。
第一个到教室,后脚就有个男生跟进来,对的,是他。真不容易,辅导课并不要求按时,他们都是习惯了夜猫子。他,高个子的男孩子,性情真是变了不少,连带着模样也阳光帅气。
面对面辅导交流是线上替代不了的,Xi能很快知道他们是否听明白,相互之间也会有想法的激发,即使有什么误会也能当面解释清楚。对辅导课的体会是,一定要告诉他们方法,分享自己的经验,不是简单地苛责,或只讲问题和错误,教了思考方法使他们有所领悟才知道下一步怎么修正改善。
比如对设计关窍的把控,空间安排的优先级考虑,对设计特色的坚持,成本意识的提高,阳台空间特殊性的兼顾,用户心理和行为在设计上的表现等等,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都要结合他们的设计方案去一一解读到位。
他们真的很想做到最好,方案草图拿出来都是有些紧张,得到夸赞很兴奋,被指出问题,则难免垂头丧气,Xi和邵都说问题不大可以调,收尾需要这么个过程,毕竟是两个专业,产品的设计要能搁进环艺主导的部分,不可能一次到位。
有一个组让Xi担心。硬伤。错得简直没办法替她们开脱,环艺组员只有一位,还滞留在疫区,一边讨论她们一边开着直播。结束后,Xi问原因,和几个女生站在走廊,早上的风已有了凉意,一个女孩红了眼圈。
Xi 说,嘴唇有点哆嗦--
外面不管怎么样,都要守好自己的心。
2022.10.27
课程汇报日。那个男生没有出现,同组的只说他去了医院。
是不是前次辅导课建议修改方案的反馈意见影响到他,如果学生已经很完美了,那课程和教师的价值是什么呢,Xi知道他们都明白这个道理,敏感的学生总是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她想他第一个进教室,本来是有所期待的吧。也许他们一路的成长都是这样辛苦过来的,也许该承担责任的人总是一味地要求到他们,令他们过分地苛责到自己。
有两组状态不够好,一个是忽略了南北朝向对室内设计的关键性影响,不该出现的疏漏,对环艺同学是犯了基础性错误,产品的同学也欠缺对生活的观察(这一点是普遍存在的),节奏没有跟上,应该在辅导课可以解决掉的却因为工作延后而错过了,(真是可惜,Xi叹道,不是不能改,而是,他们太想好了,一直以来的沟通状态是,羞于把想法拿出来讨论,现在的年轻人都自尊心这么强么?);另一组则是未完成,其中一个男生为准备考研离开了学校,平时交流下来看得出是有相当专业实力的,略有遗憾,其实没什么,他们还有修改时间,不过,这组的唯一一个产品的女生是令人担忧的,她很明显没有融入团队,当Xi询问她承担了什么工作,问她为什么没有参加辅导课,并希望看一下她的草图的时候,她说没有。
作为教师,总有一些你怎么样都没有办法帮到的学生。Xi对她有一些了解,她应该是学错了专业,或者,她没有给自己机会培养对专业的兴趣,又或者,她遇到了Xi无从知晓的困难无法走出来。
2022.10.31
2023毕业设计小组见面会。第一次。
今年带了五个学生,学生说当天的毕业设计课题发布会上好些老师都缺席,看来没有注意通知的不是只有Xi一个,消息通知得晚,这个也是有点奇怪,之前几天开会的时候没有涉及这个发布会的任何消息,是讲过而Xi忽略了吗?应该没有。令Xi 不明白的是,她很早就把课题的PPT材料提交,Xi不在场,按照常理,负责人应当至少把材料放映一下,但得到的消息是也没有。
这是个多么奇怪的工作环境啊。
5人的讨论组,一位同学在线上,九点一直到十二点,很热烈的交流,Xi讲解了课题内容,题目是‘HIDE AND SEEK’,由这个童年游戏作为标题,却是一场严肃的游戏,以不确定的设计应对今天以及未来不确定的多变的环境。
Xi随后介绍了毕业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讲到几个关键的DEADLINE,时间表的制定,设计日志的记录,以及,最重要的是,师生要坦诚相对,要做自己真正有热情的感兴趣的研究,并且要让导师了解到这一点。导师的作用之一是,Xi说,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发现你自己。
2022.11.30
转眼间一个月没有续写。
豆瓣已经不能用,不管写什么总是发不出去。不是要读者,只是发不出去像是一件事没完。总是惦记着。
这个月发生很多事。不过情绪大体还算好。
某天下午去吕那里喝咖啡,他们都看挺淡的。“不要挣扎……”他话未完,我接着说,“会痛苦。”
没有滴下泪。不过心依旧是痛的。
最难过的是,在美术馆见到了他。听他讲抑郁症的儿子。
“只要他活着。”他说,“做很多他不知道的事,掉了十颗牙。”
我于是写了首十颗牙的诗。开车的路上泪落下。
是什么几乎杀掉了这个年轻人。他见人总是笑嘻嘻的。
依旧是各种坏消息,有没有好消息不知道,不过似乎很多事情水落石出,各种“被掩盖的真相”开始揭晓,是事情就要结束的征兆,却迟迟不见放开的消息,某地放开不久又收紧,直到各地出现规模不算大的抗议,乌市的火灾事件燃烧起来的,贵州二十七个是更严重的次生灾害,却没有声音,是累积到忍受的极限了,特别年轻人。
今天江在上海辞世。铺天盖地地悼念。人们悼念他,不如说在悼念自己失掉的三年。会接续十年吗?很有可能。眼下没有任何可以改变的希望。包括年轻人好不容易发出来的声音。都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