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他,麻袋里是生豆吗?
呃,是——熟豆。他一下子沒反应过来。
我觉得自己问的问题也很奇怪,有谁会送生豆啊,我说我没有蓝山没有猫屎,然后简单告诉他,咖啡是生鲜食品,不能久放,如果家里有好豆子,可别辜负了。他停了一下,说,咖啡我不懂,你只告诉我,喝咖啡健不健康,要怎么喝对身体好。
遇到这样的客人我不能把咖啡历史翻将出来,比如从公元6世纪开始讲起,他应该没有这个耐心,我决定以一种简洁明了的方式回答如下:
慎选新鲜好品质咖啡,不要因提神而喝咖啡,喝咖啡是为感受香气和氛围。如果你一天喝上两杯,三杯也不打紧,因人而异,但要避免空腹喝,也尽量避免饭后马上喝。如果对咖啡因敏感,就不要晚上喝。我讲的是黑咖啡,可以加奶加糖,你愿意的话,最好是不加,尽量不喝速溶和三合一咖啡,那么,喝咖啡不但于健康无害,反而好处多多。
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我手边两册冈希太郎(Kitaro Oka)的书:《百药之王——一杯咖啡的药理学》(2010.7)和《咖啡健康研究室——每天喝咖啡让你远离癌症及失智症》(2017.4),这位七十多岁的日本医师太过偏爱咖啡了,讲了一箩筐咖啡的好处,他甚至说,“我个人觉得咖啡对于容易生病的现代人而言,是如同救世主般的存在。”连我这个做咖啡的都有点儿看不下去。
冈希太郎的个人背景:1941年生于日本东京,东京药科大学毕业,东京大学药学博士。留学史丹福大学医学系,主修药物化学与临床药理学。研究脏器移植的药理学、汉药的药物动态、出生体重与成人病的关系等。运用其研究经验,参与小学生的药学教育,钻研咖啡成份混合法,并提供大众预防医学中正确用药与饮食的知识。著有《临床药理学》、《咖啡的处方笺》、《医食同源的建议——如果到死之前都要健康的话》。他也参与到各种学会的活动中:日本药学会、美国化学会、日本临床药理学会、日本咖啡文化学会等。
冈希太郎记述了他对咖啡产生兴趣的原因——咖啡在历史上确曾被当成药物使用;也没有一种食品经历过比咖啡更频繁密集的审查。《百药之王》一书中,冈希太郎分别从药史学和药理学的角度阐述咖啡。
10世纪
世界上最古老又足以信赖的咖啡记载,出自十世纪初的波斯综合医学书《医学集成》,作者拉齐是一位波斯通才、医生和哲学家,他在书中写道:原生于非洲的Bunn种子(咖啡豆)捣碎后煮出来的汁液对胃部疾病有良效。
另一位波斯名医阿维森纳在1015年认识到咖啡的兴奋作用,将咖啡入药,并描述了咖啡酿造成饮料的工艺。
当时人们饮用咖啡的方法是:生咖啡豆捣碎煮出汁液;或将果肉捣烂,加上动物脂肪混合揉成丸子食用。我们今天烘焙咖啡生豆的方法是1250年由伊斯兰教徒发明,在此之前,咖啡一直是苏非圣职人员的专属秘药,苏非主义者透由冥想及导师接触到阿拉,他们把敬畏之心化为对阿拉无私的爱,旋转是苏非行者重要的修炼方式。他们严密保管咖啡豆,秘传煮法,只在夜间举行长时间的宗教仪式时才分给众人饮用,今天我们都知道是咖啡因的作用使他们能够在清真寺彻夜祈祷。
16~17世纪
从1554年世界第一家华丽的咖啡馆在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开张到1669年,法国驻土耳其大使谒见路易十四世时带去土耳其咖啡,表演饮用咖啡的方法,引发法国上流社会正式养成喝咖啡的习惯,咖啡从阿拉伯半岛传到整个欧洲,历时大约100年之久,原因除了欧洲气候不适合栽种咖啡,运输方式有限等,另外就是咖啡的醒觉和利尿作用对身体是否有益无法断定。
18~19世纪
咖啡在长崎登陆日本大概是在1641年,1795年,《长崎闻见录》中提到咖啡的药效,指出咖啡有助于把胃中消化的饮食运送到全身,促进排尿顺畅,胸口堵塞消失,认为咖啡“搭配平胃散、茯苓饮等既有的汉方饮用会更有效”。这个功效与阿拉伯人传承的“胃药”相似。
江户时代最早在日本推广咖啡的人是江户末期为了在荷兰商馆当医生而来到日本的德国人西博特,1826年他在《江户参府纪行》中陈述对咖啡销售的看法,主张“……咖啡是长寿良药,尤其在日本这种国家,更应该作为推荐使用的保健药……”。
1803年,兰学(日本江户时代经由荷兰人传入日本的学术、文化、技术的总称)医生广川獬在《兰疗法》中写道:“咖啡可治浮肿病”。江户幕府从19世纪初调派民兵到北海道驻防,严寒时期,许多民兵因维生素B3缺乏罹患浮肿病死亡。根据稚内市(北海道最北端城市)乡土史记载,1855年时将咖啡发给派驻的民兵,就没有人死于浮肿病。浅焙咖啡并不含有维生素B3,这或许是今日我们印象中日本较多偏爱深焙咖啡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深焙咖啡与日本传统药物“黑烧”相似,咖啡可说是日本人所看重的“黑烧”,这种文化自古就在日本扎根。
20世纪
1965年,《癌症治疗:五十人的体验》一书出版,作者是美国自然疗法之父葛森(M.A.Gerson),提出咖啡灌肠对癌症治疗的有效作用。2000年前欧洲古书就有咖啡灌肠(Coffee Enema)记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缺乏麻醉剂及吗啡,咖啡灌肠因为有止痛效果,曾被德军在开刀时用来减轻病患痛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科学家进行老鼠实验后发现,咖啡灌肠能清肠、止痛及帮助肝脏排毒。近代是葛森及大肠镜发明者,日本新谷弘实医师的身体力行,让咖啡灌肠再次获得重视。
21世纪
*咖啡抑制肝炎病毒的增生。
和歌山县立医科大学小山一教授发现咖啡萃取液的抗病毒效果,对单纯疱疹病毒,甚至是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皆有功效。
大阪市立大学广田良夫教授在2007年发现,饮用咖啡的感染C型肝炎病毒患者比不饮用咖啡的患者,恶化为肝癌的比例少20%。
*咖啡能有效预防动脉硬化。
日本东海大学后藤信哉教授通过实验观察到,咖啡可延长血管中血液凝固的时间,有抑制血栓形成的功效。
*咖啡可预防第二型糖尿病。
*咖啡可预防紫外线造成的黑斑和皮肤癌。
神户大学名誉教授市桥正光在皮肤科学国际会议上发表“咖啡的绿原酸可预防紫外线造成的黑斑”的研究结果。
……
冈希太郎固然对咖啡的评价相当积极,认为咖啡能降低癌症、心脏病、脑中风等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发病率,但他也强调需要在咖啡的种类和喝法上下功夫。
冈希太郎认为浅焙和深焙咖啡特征不同,故而主张喝混合了深焙和浅焙两种豆子的咖啡——“若浅焙和深焙两种豆子以1:1的份量混合冲煮,四种有效成份皆可充足摄取。”
浅焙咖啡因含有咖啡因及绿原酸,所以具有抗氧化、延缓糖分吸收速度,避免饭后血糖急速上升、刺激副交感神经以降低血压、促进肝脏与肌肉中游离脂肪酸的代谢并加速脂肪组织中脂联素分泌等多种功能。深焙咖啡里,葫芦巴碱会转变为烟碱酸及NMP。烟碱酸是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也含有促进脂肪组织分泌脂联素以保护血管、降低血小板活性使血液不容易阻塞的作用。NMP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经以稳定情绪,并刺激大肠蠕动、降低血压。另外因为有强烈的抗氧化作用,所以对致癌物质也有解除毒性的效果。
《咖啡健康研究室》一书的受邀推荐者张金坚,台湾大学医学院外科名誉教授、财团法人乳癌防治基金会董事长,在序言中除了认同冈希太郎的研究,亦提醒读者——饮用咖啡需留意各种注意事项和禁忌,诸如未成年小孩、骨质疏松、怀孕妇女、胃食道逆流、胃酸过多、消化性溃疡、心悸、失眠等情况,他有一番言辞甚是诚恳:“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择善而饮、择优而品’是我对咖啡之利弊及如何品尝所坚持的原则。”
从1554年世界第一家华丽的咖啡馆在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开张到1669年,法国驻土耳其大使谒见路易十四世时带去土耳其咖啡,表演饮用咖啡的方法,引发法国上流社会正式养成喝咖啡的习惯,咖啡从阿拉伯半岛传到整个欧洲,历时大约100年之久,原因除了欧洲气候不适合栽种咖啡,运输方式有限等,另外就是咖啡的醒觉和利尿作用对身体是否有益无法断定。
18~19世纪
咖啡在长崎登陆日本大概是在1641年,1795年,《长崎闻见录》中提到咖啡的药效,指出咖啡有助于把胃中消化的饮食运送到全身,促进排尿顺畅,胸口堵塞消失,认为咖啡“搭配平胃散、茯苓饮等既有的汉方饮用会更有效”。这个功效与阿拉伯人传承的“胃药”相似。
江户时代最早在日本推广咖啡的人是江户末期为了在荷兰商馆当医生而来到日本的德国人西博特,1826年他在《江户参府纪行》中陈述对咖啡销售的看法,主张“……咖啡是长寿良药,尤其在日本这种国家,更应该作为推荐使用的保健药……”。
1803年,兰学(日本江户时代经由荷兰人传入日本的学术、文化、技术的总称)医生广川獬在《兰疗法》中写道:“咖啡可治浮肿病”。江户幕府从19世纪初调派民兵到北海道驻防,严寒时期,许多民兵因维生素B3缺乏罹患浮肿病死亡。根据稚内市(北海道最北端城市)乡土史记载,1855年时将咖啡发给派驻的民兵,就没有人死于浮肿病。浅焙咖啡并不含有维生素B3,这或许是今日我们印象中日本较多偏爱深焙咖啡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深焙咖啡与日本传统药物“黑烧”相似,咖啡可说是日本人所看重的“黑烧”,这种文化自古就在日本扎根。
20世纪
1965年,《癌症治疗:五十人的体验》一书出版,作者是美国自然疗法之父葛森(M.A.Gerson),提出咖啡灌肠对癌症治疗的有效作用。2000年前欧洲古书就有咖啡灌肠(Coffee Enema)记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缺乏麻醉剂及吗啡,咖啡灌肠因为有止痛效果,曾被德军在开刀时用来减轻病患痛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科学家进行老鼠实验后发现,咖啡灌肠能清肠、止痛及帮助肝脏排毒。近代是葛森及大肠镜发明者,日本新谷弘实医师的身体力行,让咖啡灌肠再次获得重视。
21世纪
*咖啡抑制肝炎病毒的增生。
和歌山县立医科大学小山一教授发现咖啡萃取液的抗病毒效果,对单纯疱疹病毒,甚至是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皆有功效。
大阪市立大学广田良夫教授在2007年发现,饮用咖啡的感染C型肝炎病毒患者比不饮用咖啡的患者,恶化为肝癌的比例少20%。
*咖啡能有效预防动脉硬化。
日本东海大学后藤信哉教授通过实验观察到,咖啡可延长血管中血液凝固的时间,有抑制血栓形成的功效。
*咖啡可预防第二型糖尿病。
*咖啡可预防紫外线造成的黑斑和皮肤癌。
神户大学名誉教授市桥正光在皮肤科学国际会议上发表“咖啡的绿原酸可预防紫外线造成的黑斑”的研究结果。
……
冈希太郎固然对咖啡的评价相当积极,认为咖啡能降低癌症、心脏病、脑中风等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发病率,但他也强调需要在咖啡的种类和喝法上下功夫。
冈希太郎认为浅焙和深焙咖啡特征不同,故而主张喝混合了深焙和浅焙两种豆子的咖啡——“若浅焙和深焙两种豆子以1:1的份量混合冲煮,四种有效成份皆可充足摄取。”
浅焙咖啡因含有咖啡因及绿原酸,所以具有抗氧化、延缓糖分吸收速度,避免饭后血糖急速上升、刺激副交感神经以降低血压、促进肝脏与肌肉中游离脂肪酸的代谢并加速脂肪组织中脂联素分泌等多种功能。深焙咖啡里,葫芦巴碱会转变为烟碱酸及NMP。烟碱酸是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也含有促进脂肪组织分泌脂联素以保护血管、降低血小板活性使血液不容易阻塞的作用。NMP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经以稳定情绪,并刺激大肠蠕动、降低血压。另外因为有强烈的抗氧化作用,所以对致癌物质也有解除毒性的效果。
《咖啡健康研究室》一书的受邀推荐者张金坚,台湾大学医学院外科名誉教授、财团法人乳癌防治基金会董事长,在序言中除了认同冈希太郎的研究,亦提醒读者——饮用咖啡需留意各种注意事项和禁忌,诸如未成年小孩、骨质疏松、怀孕妇女、胃食道逆流、胃酸过多、消化性溃疡、心悸、失眠等情况,他有一番言辞甚是诚恳:“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择善而饮、择优而品’是我对咖啡之利弊及如何品尝所坚持的原则。”